后桥转向系统(Turbo车型标配)最大转向角可达5度,使得纯电动Macan的转弯直径仅为11 m,这在市区交通条件下及挪车时尤其有利;电子控制的保时捷牵引力控制管理系统(ePTM)运行速度比传统四驱系统快5倍,以毫秒级响应,根据所选驾驶模式分配动力。
而作为如今中 牌的“老大”,比亚迪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,早在2022年8月8日,比亚迪就在泰国成立了分公司,同年11月1日首款车型ATTO 3,也就是国内的元PLUS就开始以出口的方式在泰国销售,最先上市的长续航版车型售价为1199万泰铢,折合 约291万元。
具体到元PLUS身上,“质感”是我们一行媒体人讨论最多的关键词,这足以证明元PLUS的底盘取向能够满足我们这些阅尽千百车的刁钻胃口。首先方向盘的大小适中,转向手感是比较轻盈的一类,中间位置会带有一点虚位,但是不影响指向性和精准度,同时又不会显得比较紧绷。
下一代Macan本应于今年上市,但保时捷不得不将这款车的上市时间推迟到2024年,以解决一些软件问题。2022年7月,保时捷首席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布了这一消息。同年晚些时候,他表示Macan纯电版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上市。
最便宜的保时捷SUV,要带电了。1月25日,保时捷发布自己旗下第二款纯电车型,也是首款SUV车型——全新纯电动Macan。此次一共发布两款车型,分别是Macan 4及Macan Turbo,中国市场目前已经开启预售。至于正式上市时间,还得再等等,官方打算在2024北京车展正式上市。
北京时间2024年1月25日,保时捷纯电动Macan正式全球首发。据悉,纯电动Macan是保时捷基于PPE平台(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)打造的首款车型,也是以性能为导向完全重新研发的全新车型。保时捷本次发布了纯电动Macan 4和纯电动Macan Turbo两款车型,并推出多重预订豪礼,新车将于4月开幕的北京车展上公布售价。
内饰方面同样是元PLUS的亮点,一眼就能看得出属于比亚迪家族设计风格,但在细节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。
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元PLUS的底盘调校,特有的独立悬挂使得元PLUS在面对坑洼路面时,也可以保证平稳通过,并不会有强烈颠簸感,这在朋友日常的驾驶体验中,表现的还是比较明显的。
进入车内,比亚迪元PLUS提供了宽敞豪华的驾乘空间。高品质的内饰设计和精致的工艺营造出奢华的驾驶环境。前排座椅舒适度一流,提供了多种调节功能,让驾乘者能够尽享舒适驾驶和乘坐体验。而后排座椅空间宽裕,能够容纳 乘客,满足家庭或朋友出行的需求。
值得关注的是其尺寸,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4310/1830/1675mm,轴距为 2620mm,实际上该车的车身尺寸甚至会略小于比亚迪元Pro,不过得益于全新的设计以及e平台0的加持,也让新车在视觉上看起来很“显大”,并且拥有更加充裕的空间表现。
在湖北高速大雪中新能源车的讨论中,新能源车的续航和充电问题似乎成了短板。然而,作为一名新车主,我带着比亚迪元PLUS(510公里续航)回家过年,实地体验了一场380公里的旅程,发现其实并不逊色。首先,驾驶体验令人满意。
年轻人钟爱的贯穿式大灯,元PLUS不仅没有欠奉,还通过极小化的发光元件,呈现出飞羽掠影的视觉效果,夜间点亮尤其引人注目。 相比外观设计,元PLUS的内饰其实更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津津乐道,米开勒·帕加内蒂大胆创新,以年轻人的活力为主题,将最能代表这一主题的健身房和乐器融入到每一处的设计中去。
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猛增58%,出口市场达491万辆,首次超越 (442万辆),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中国的汽车工业已从“输入”正式转变为“输出”。尽管目前整体规模尚有欠缺,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。
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在谈到中国企业的出海问题时表示,“民营企业要不断适应国内经济放缓的趋势,打开全球化视野,积极走出去”。 说得再直白通俗一些,经历了几十年的“衬衫换飞机”辛苦地技术积累后,我们希望改一改在世界经济合作中的分工地位,要用“高铁换牛肉”。
你知道吗?中国汽车早已走出了国门,而且规模还不小呢!日前,上汽集团公布了过去一年的“出海”成绩:2019年,集团整车出口及海外销售35万辆,同比劲增26%,占比高达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的33%,相当于“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,就有1辆是上汽车”。其中的销量担当,竟是上汽旗下的运动汽车品牌MG名爵。
当然,从一片规模较大的“本土市场”走出去并非总能一帆风顺,福特早年在欧洲的经历大概没人想复刻一遍;客场作战,对于一家车企而言,消费者认知、文化差异乃至特定的地方保护,都可能对它构成严峻的挑战。
而现在,不仅只是走出去,还要争世界第一!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,今年1-10月份,中国汽车出口累计达到了390万辆,汽车出口同比快速增长。如果11月和12月还能维持10月份的水平,那么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累计出口大概率会超过 ,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。
事实上,看似遍地黄金的海外市场,其实充斥着全球竞争、贸易壁垒等扰动因素,正对中国汽车产品“走出去”带来不确定性影响。随着中国车企加快海外布局, 国家如临大敌,为遏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,世界各国对中国的“贸易战”早已开展。